基于思政课特点的教学督导浅析

期次:第2097期    作者:□王萍   查看:790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会上,习总书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为“思政课教学”)称为“关键课程”“不可替代”的课程,这是对思政课的精准定位。思政课能不能真正发挥好立德树人的关键性、不可替代性作用,归根到底还要看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思政课教学督导对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是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重要环节和手段。目前我校教学督导工作的研究和实践开始更为尊重不同学科的特点和差异,如正在完善对实验、体育、艺术学科的特色督导,但是对于思政课的特殊性和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理论课相比的差异性区分研究尚未深入展开。

思政课教学督导的基础性指标与评价体系要遵循党和国家的统一要求

进行督导就应有科学、清晰的评价体系作为督导标准。对于思政课的督导,除了遵循高校理论性课程共同的规律性要求之外,党和国家还有明确的思政课建设新内涵、新任务、新方法。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文件中除了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课程学分、实践教学等有统一要求外,还对高校思政课的学生学习顺序、教学班规模、教研室建设、集体备课制度、课堂教学纪律、课程考核方式等作了更为明确的统一规定。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文件就思政课课程目标、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一步作出了明确部署。这既为落实思政课的本质属性要求和使命担当要求提供了基本前提和保障,是新时代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督导的基础性指标和依据。

对于思政课教师的基本素养,习总书记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等六种素养;对于如何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八个相统一”: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调研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情况时提出 “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十六字是上好思政课的关键。“有虚有实”是指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既要讲好经典理论,又要关注困扰学生的现实问题;“有棱有角”是指不仅在原则问题上要有坚定立场,具备底线思维,而且在课堂管理上也要严格要求;“有情有义”是指思政课在认知教育的基础上,强化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使课程更有温度;“有滋有味”是指最大限度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使其内容、形式不断丰富,思想性和趣味性更加突出。以上这些内容,都构成了新时代思政课及其教师的专业标准和专业内涵,对于提升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督导工作专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思政课教学督导要坚定政治站位,以“价值引领”为基本导向

鲜明的政治导向性和政治意识形态性是思政课的本质属性,也是思政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根本标志。思政课教育教学要始终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始终坚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和确立坚定的政治取向,这是各门思政课开设的统一性要求。严格遵守政治正确,与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宣传、传递、维护意识形态,这是思政课教师的显著特点。这不仅和理工科教师不同,与人文社会科学其他领域的教师也是有差别的。教学督导在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上,要把“严肃课堂教学纪律”放在第一位,保证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对于不符合政治性要求的教师,应一票否决。

知识传播和价值塑造是课程的两大功能。而价值塑造更是思政课责无旁贷、重中之重的要求,特别是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它与传授知识有关,但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督导应紧紧围绕“铸魂育人”的根本要求而展开。从我校思政课教师学科背景看,除少部分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背景外,有超过半数的思政课教师专业背景分别为哲学、法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学科。基于各自的学科背景,有的教师就会有意或无意地将“基础”课讲成了法律课、伦理学课程,将“纲要”课讲成了纯历史课,将“原理”课讲成了纯哲学课、经济学课程,即只注重了知识性传递,丢掉了政治性引领和价值性引领,偏离了思政课本质属性和使命担当的内在要求。因此,督导结合,以督促改,以导促进,帮助思政课教师始终准确把握思政课的本质属性和作为思政课教师的岗位要求与角色特点,处理好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让思政课教育教学在阐述学理的同时坚持坚定政治方向,传递知识的同时更要有价值性引领,这是思政课教学督导的工作方向和核心要求。

教学督导要深度参与青年教师教学提升过程

随着国家对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近年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不断增多,且多数为非师范类学校毕业、非马克思主义学科背景。他们虽然在上岗前均参加了学校举办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系统地学习了教育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听取了学校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介绍,但岗前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过于片段化、理论化,同时由于他们尚缺乏教学实践认知,难以形成共鸣,难以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从而导致培训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据与兄弟高校的沟通交流了解到,当前我国各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模式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课堂听课督导是工作的主要内容。而在课堂听课督导过程中,督导专家与任课教师的交流大多局限于课间,由于课间交流时间的限制,导致督导活动“督”多“导”少,交流时督导专家一般也只能突出重点,来不及较全面、详细地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而教师对于督导专家所提出的建议到底落实与否又少有后续的跟踪评估与督促检查,这就弱化了督导工作的价值和作用,不能切实解决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学督导深度参与青年教师教学的整体改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可谓刚需。

教学督导深度参与,即结合一帮一、一帮多等方式对青年教师教学全过程,包括备课、编写教案、课堂教学、课外辅导、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价等。

———备课

这门思政课要让大学生收获什么,施教过程如何满足课程目标的要求,这个教学内容主要解决大学生的什么疑惑,以什么样的话语方式开展教学更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备课辅导,使他们明确备课要求。

———参与教案编写讨论

对教案里的章节框架、教学内容间的衔接和过渡、案例等提出参考意见,帮助他们梳理与丰富教学思路,把教材体系创造性、个性化转换成为教学内容,并把自己多年教学经验传授给他们。

———随机听课与跟踪听课相结合

根据青年教师教学状态不同,有针对性地听课,对教学基础较差者予以跟踪指导。通过听课了解青年教师的教学过程,掌握他们上课的优点和不足以有的放矢。

———实施课间交流与课后交流相结合方式

由于课间交流时间较短,只能对他们上课的整体情况给予评价,特别是对他们在课堂上的优点和不足进行点评;而对于一些需较长时间讨论的问题,宜把它放到课后进行,这样可充分探讨如何组织处理教材、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难点如何化解、重点如何突出、幽默诙谐语言如何利用、如何进行教研反思。

总之,督导通过深度参与青年教师的教学活动,可以使他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站稳讲台,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当然青年教师要想成长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则还需要通过自身更长时间的艰苦努力和不断积累,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确立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

完善思政课督导队伍,实现最优化督导

目前各高校教学督导专家队伍的构成,一般都是以退休教师为主体,他们的优势在于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也具有超脱性;但不足之处也同样存在,即可能因脱离一线教学实践导致的意识敏锐度下降、对新事物的关注度不足、思想认识落后于社会实际发展、对新兴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学习不够等,从而导致对教学工作的话语权下降,而这一方面在思政课的督导工作中无疑会体现得更加明显。

基于具有鲜明的“与时俱进”的特征,思政课必须及时反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最新发展;教材经常修订,教案时时更新,而且这一现实性特征,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方面,也体现在教学方法上,课堂教学必须使用最新的话语。基于如上客观状况,缘于思政课自身特质需求,可以设想一位长期脱离思政课教学岗位的退休教师,即便曾经是该课程、该领域的专家,若以过往的教学模式来审视当下的教学实践,无疑是不够客观和不切合实际的。因此,在职思政课程督导专家的聘用对保证思政课督导工作的科学性、严谨性是十分必要的,必要时可聘请若干校外思政课专家,完善和改进教学督导队伍的构成,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督导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作者为第八届教学督导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