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学术到教学实践,打造有温度的课堂—基础教学中心杨慧

发布者:王渊发布时间:2021-05-14浏览次数:207

 基础教学中心  杨慧

2020年秋季学期我参加教学评估的课程是《Python程序设计》,这是一门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第一门程序设计类课程,课程横跨计算机基础知识、Python语言语法与扩展模块、程序设计方法论、文件处理与数据格式化、图形绘制与图像处理、科学计算与可视化、网络爬虫应用等领域,是一门抽象且相当有挑战度的课程。如何使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有效掌握核心知识,特别是培养学生借助Python语言计算生态优势整合信息、将知识灵活地进行迁移、应用并最终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即深度学习能力,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实践:

一、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教与学的模式

 在前期教育学术研究项目中,结合计算机数据分析技术和实证研究,挖掘混合学习环境下影响大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我们发现了对学习者深度学习起作用的关键影响因子,如“浏览并整合网络资源”、“反思自我”等,学习者在这些影响因子上的表现直接影响了他们深度学习的有效性。于是我在课程教与学模式框架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这些影响因子,通过有效规避和制订针对性措施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在课堂正式学习之前,通过“雨课堂”推送章节学习导引,使学生带着问题提前预习课程内容;课上通过基于案例的学习、启发式提问、小组讨论和雨课堂推送“边学边做”等活动引导学生不断验证对难点、重点的理解;课后通过课后练习、小组任务、完成知识的内化与反思。接着,在课堂展示、线上的互评自评、教师现场点评等环节层层递进,将小组的收获与反思在班级进行分享,最后以项目设计进一步夯实基础,并积极整合Python计算生态资源,扩展学习半径,提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发复杂系统的编程实战能力。

二、在讲课中有意识挖掘思政元素,坚持立德树人

 在讲课中有意识地将“思政教育,立德树人”融入到课程内容中。例如,结合疫情防控工作,鼓励学生借助Python语言turtle库编程绘制所思所想,向“最美逆行者”致敬,引导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担当精神。在“实例:天天向上的力量”中,通过数学思维、计算思维等不同的思维方式,用Python程序验证了天天努力、努力程度与学习收获之间的关系,从而启发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要有持续的激情以及坚毅的精神,做到不忘初衷、专注投入,培养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良好品格。

三、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与学的效果

 在线上使用“雨课堂”推送学习内容,在课堂利用手机展开测试,实时获取学生反馈数据,同步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对共性问题及时讲解。在机房,采用“云课堂”等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请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QQ群、微信群,建立课下学生和教师无处不在的联系纽带,打破时间、空间局限,为学生答疑解惑,分享自己学术和工作上的经验,鼓励学生勤学潜思,以坚韧的精神面对编程中遇到的困难,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积极的学习风气,打造有温度的课堂。

四、拓展课程学习的内涵和外延,提升学生认知深度和广度

 针对选课学生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背景,存在思维方式和计算机基础差异较大的现状,我将多年来从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积累的教学资料进行提炼重构,并通过BB平台分享给学生,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查漏补缺。同时,按照其与《Python程序设计》课程内容的相关性,将其合理编排在课程的学习路径中,使学生可以从不同深度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原理。另一方面,针对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布置了综合性设计项目,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系统需求分析、模块化设计、调试、整合及报告撰写。通过项目设计,鼓励学生进行应用及创新,培养高阶思维能力,促进学习的深度;通过小组探究学习,锻炼学生交流沟通、团队合作的能力;通过设计报告的撰写和展示,培养学生文档写作的素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和控场能力,努力将学生塑造成为会学习并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课程教学评估虽然结束了,但这学期二十多位评估专家从整体到细节各个方面的教导,切实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感谢评估专家们投入的大量时间和精力。此外,还要特别感谢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组织的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让我有机会感受不同的教学风格,学习课堂活动组织和师生互动的技巧,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同时,督促我在一流人才培养道路上继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