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中启发学生思考 细微处培养计算思维—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马慧

发布者:王渊发布时间:2020-10-15浏览次数:126

互动中启发学生思考细微处培养计算思维

——2019年秋季学期教学评估总结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马慧

 2019年秋季学期我参加评估的课程是《离散数学I》,专业基础理论课和必修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严谨规范的表述方式,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横跨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结构和图论,突出特点是概念定理多,证明要求高,抽象特点强。《离散数学I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课,如何既让学生掌握相关内容,体会数学之美,又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及与专家的探讨,我认为本课程应使学生理解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相关学科的广泛应用,建立计算思维,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 问题驱动课程设计,启发培养计算思维

培养计算思维,学生将学会如何思考现实世界的数字计算,更重要的是学习计算机科学家如何思考,关注程序背后的概念,而不仅是程序本身。为达成这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分析计算机应用背后的抽象模型和理论,在课程脉络和知识点上不断挖掘,通过问题来驱动课程设计。引导同学们思考,在数据库、数据结构、形式语言、密码学等领域,离散数学如何作为基础理论支撑起众多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中,同学们成为主动的建设者,而不仅是被动的学习者。

为了提高同学们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每周设有小组课程报告,将抽象理论与具体问题相结合,同学们独立完成内容采编,程序设计和课堂报告,有效促进同学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二. 动手动脑动口结合,注重课堂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是整个学习过程中极重要的一环,对于完成教学任务,建立同学们知识体系和专业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教学中,我采用了PPT、板书、课堂练习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离散数学I》课程特点,通过板书进行问题分析和理论推导,通过板书丰富课程素材和拓展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切换板书和PPT,有助于师生保持共同的节奏。

为了克服眼高手低和畏难情绪,我让同学们常备课堂练习纸,配合理论推导和实例应用,反馈学习问题和课程建议。课堂练习是晴雨表,上课时我随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每节课后收集分析课堂练习纸,为后续课程设计提供参考。同学们通过听练结合,对不理解或表达错误之处有更深刻的体会。

课堂讨论能有效引导思考,无论是精彩的还是错误的发言,都会得到鼓励和尊重。我认为一个错误答案通常反映了共同的认识问题,老师及时回复和讲解,可帮助同学们共同进步,因此非常值得鼓励。

三. 课上课下结合,现场与网络互相助益

除了课堂教学,师生交流还延展到网络平台,可配合完成学习的各环节。通过BB系统和QQ课程群发布课程资料和公告,有问题大家共同讨论。每节课均上传课堂实况录像,帮助同学们回顾学习内容,及时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我吸收了国内外众多优秀课程和教材的精华,并落脚于一套教学体系。为开阔同学们的视野,不断搜集课程拓展资料,并推荐了3种优秀的课程教材。不同的教材对于同一问题的描述方式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如果学生对于某些问题存在疑惑,可以在不同的教材中寻找答案。课堂教学与网络平台互相助益,协助《离散数学1》的教学和学习顺利开展。

四.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教学过程由师生共同完成,互相磨合促进。教学过程中,老师不断加入新内容,与学生交流切磋,可以促进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而科研能力又能反哺教学,达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将教学过程与科研相结合,需要考虑课程和学生的特点,合理设置引入内容和方式。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侧重介绍计算机科学不同领域的经典应用,将离散数学的教学内容和计算机学科的数学工具和理论相结合,介绍当前的科研进展。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本科教学知识与相关的科研问题建立联系,引导本科生感受科研的基本步骤和要素。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更主动的学习相关知识。

五. 多向优秀教师学习,提高自身教学素养

为提高教学水平,需要多与其他老师交流,学习先进教学理念,不断打破自身局限性,获得更好发展。本科教学是大学的稳固基础,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是教师应有的素养。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学报告会介绍了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我们能更好的完善教学活动。

教学评估过程中,先后有二十多位老师来到我的课堂。感谢评估专家们投入的大量时间精力,从总体到细节各个方面的教导,切实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多听多看必多收益,我参加了学校的两场教学观摩活动,学习了多位老师的课程教学。文理科的课堂上,师生共同推进课堂教学的进展。无论是PPT设计和板书布局,还是课堂节奏的把控,都使我受益匪浅。

六. 结语

参加教学评估收获良多,我会继续以学生为中心,保持对教学工作的敬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协助学生创建有深度有温度的学习过程。这里我要感谢评估启动会的引领,感谢专家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建议,感谢报告会和观摩课的启发作用,感谢教学评估中心老师的细致工作。祝愿学校的教学评估工作越来越好,让老师与学生持续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