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研教学,精益求精
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刘勇
2019年春季学期我参评的课程为《地质学基础I》,评估过程中在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评估专家及学院领导和老教师的关心和指导下,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潜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结合多年理论及实践教学方面的经验,在教育教学方面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充分解读课程体系
时代在进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与学习能力不断前进。如今网络与信息高度发达,当代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按照教科书的照本宣科已无法满足学习的需要,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因此,我结合地质学的特点将《地质学基础I》课程解剖为5大部分,包括地球物质组成、地史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和系列外动力地质作用等。根据各个部分和章节的教学内容,融合地质认识实习、教学实习及科研需要,构建知识结构框架图,并对重点和难点内容加以标注,让学生明晰每一章的知识结构,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均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二、设计画面精美的思维导图式PPT
现代教学手段层出不穷,其中PPT课件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如何把PPT课件制作成适合当代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样式更是重中之重。基于《地质学基础I》的课程特点,我集中整理和剖析课堂内容并提炼关键词,用色彩鲜明、对比度强的图框和直线连接符创作思维导图,讲授时步步为营,重点突出。同时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多年野外实习和工作所得的地质现象、趣味故事,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学习地质学极为考验读图、识图和绘图的基本能力,因此讲授的同时穿插图形和图片,以动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图形内涵,抓住同学们的注意力,带动学习热情。
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
教育学认为:“教学活动既是以传授知识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的情绪中的人际交往活动。”每次课堂过程都是师生双方情感体验的平台。课堂授课过程中上为人师表,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利用课间10分钟与学生平等交流,或探讨课堂知识,或谈谈实习和生活趣事,或介绍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科研成果等,用真诚、平等、求知的心态与学生相处换得了学生对我的诚意。整个学期下来学生不仅把我当作老师,更是一位能够信赖的大朋友。良好的师生关系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自信、自强、奋进向上的决心。
四、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实践教学不可或缺
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千篇一律的教学形式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没有新鲜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借助各种教学方式方法、简易教学道具和生活中常见事物加以说明,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为保证教学效果,我带领同学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领略地质学的魅力。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是《地质学基础I》的天然实践教学场所,可现场观察五子顶及周边丰富的岩浆岩类型、构造及外动力地质作用相关的地质现象。为了串联起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教学内容,在地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奔赴即墨“七沟”考察晚侏罗莱阳组(J3l)地层的基本特征与空间叠置关系、侵入接触带附近岩石的变化、断层构造的识别标志以及应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的基本方法等。课后通过QQ群沟通和交流方式开展讨论,对共同关注的兴趣话题在课堂上统一予以解答。实践证明,经常变换教学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用心性和学习效率也大幅度提高。
五、结束语
通过多途径、多样式授课模式与趣味性课后作业的结合使同学们能够积极探索知识,完成作业和测验,印证所学理论、方法是否具有实用性,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真正学会、学好且爱学地质学,使课堂教学充满灵性的基础上为以后的大学生活打开一扇科学之门。看到课堂上学生们认真听讲,课后努力学习,所有的一切辛苦和劳动都化为甜蜜的笑容,也让我更加坚定信心,积极探索更好的教学模式,弥补不足之处,为培养地球科学与信息专业更加优秀的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并迎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