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下午,石金辉老师的仪器分析课的观摩研讨会,在崂山校区5407举办。研讨会特邀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许国辉副院长和教学督导李静教授作点评。我中心宋文红主任主持了研讨会。20多位教师参加了观摩和研讨会。
在宋文红主任对研讨会进行了简单的开篇后,讲授此次观摩课的石金辉老师首先进行了自我介绍。石金辉老师来自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她所讲授的“仪器分析”一课在2008年参评中就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在介绍中,石老师着重提及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她认为,科研和教学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良好的科研成果为高质量的教学奠定了基础,科学研究可以促进教学的发展。
第二个环节是参观观摩课的老师进行点评和提问。老师们普遍认为,石金辉老师的课程中,教学内容的设计丰富,讲课节奏把握良好,能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上与学生的互动很好;PPT课件制作精良,善于运用动画、图片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的小练习则有助于帮助学生回顾重点难点,加深记忆等。其中,来自海洋环境学院的余静老师、工程学院的刘桂林老师都针对课上习题与考试内容是否有直接关系向石金辉老师提出了疑问,石老师回答说,课上习题和考试内容中只是知识重点重复,但与考试的题目、内容不重复。来自工程学院的任凭老师针对PPT给出了几点建议,如有些图片可以适当放大,在课程内容运用到数学模型时可以给学生以提示等。石金辉老师还针对来自海洋环境学院的武文老师关于新教师如何从事教学工作提了几点建议,她认为新教师在教学的课程上首先就要有所选择,仅选择与自身专业相关的课程,另外注重科研,以科研成果促教学质量。
第三个环节是专家评价。首先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许国辉院长进行了点评。许院长首先肯定了石金辉老师认真教学的态度,指出石老师是以态度影响学生,解决了教书育人中关于“育人”的一大部分需求。其次,许院长从韩愈名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出发,从三个层面对这堂观摩课进行了评价。一是“传道”,许院长通过石金辉老师对原子吸收光谱法这个知识点的讲授为例,说明石老师在讲授中注意对问题发展历程的梳理,而且运用故事手段串起科学发展,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进一步的学习;二是“授业”,许院长着重强调了石金辉老师对知识的安排和组织逻辑性强,并且注重新旧知识点的转换过程中的趣味性,易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解惑”,石老师在讲课中提到,“之所以学好仪器分析这门课,是因为无论之后的工作还是研究中,这类方法都能用的到”。许院长认为,这句话很好的向学生解释了学习这门课的必要性。最后,许院长指出,教师的角色是语言的艺术,石老师对教学节奏的把握有松有驰,有互动有交流,足以消除听觉疲劳。
第二个进行点评的老师是来自海洋环境学院的李静教授,李教授从课程优点、不足之处和发展希望三个方面进行了点评。李教授将这次观摩课的优点归结为五条,一是良好的内容组织,层次清晰、逻辑性强,一环套一环;二是对教学节奏的把握,张弛有度;三是讲授熟练,语言精炼,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思考空间;四是通过提出设问、阶段性联系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五是恰当的动画演示,成功的形象化了抽象的理论。李静教师同时指出了三点不足之处,一是有些图片偏小偏暗,看不清楚;二是在一些内容上可以再补充一些图片,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三是有些部分的时间把握有所欠缺。最后,李静教授对这门课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希望和建议,她认为可以加强实验课的比重。
来自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的宋文红主任进行了最后的点评。宋文红主任通过对有关的学科概念、学习方法、理论、原则等方面对石金辉老师的课程进行了评价。她认为石老师的讲授特点有三,一是语言风貌,抑扬顿挫,通过语言的运用来调动学生的参与;二是在育人的细节方面,强调专业教育思想的培养方式,强调学科知识的教育性;三是教学内容组织上重点难点突出,时间分配合理。宋主任也对石老师提出了建议,即在某些重点内容讲授完后,是否可以稍作停顿,以便学生吸收。最后,宋文红主任提出了关于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怎么发展科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内容等问题,促进各位教师思考。
最后一个环节是教师自由交流,在此,来自教育系的张银老师提出可以进行两个学科的联合,教育系的学生可以为此类课程提供动画视频等的技术支持;来自化学化工学院的徐佳老师就补考学生积极性差于石老师进行了探讨,石老师提出,可以从一开始就关注此类学生,遇到问题及时与他们沟通交流等。
研讨会的最后,宋文红主任对这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再次强调科研之于教学的重要性,要推动教学学术,将研究和教学相结合,让教学获得其应有的地位。